工作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我校师生畅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1-02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擘画了蓝图,引发了我校师生热烈反响。在深入领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后,全体师生备受鼓舞,大家纷纷结合自身工作情况畅谈。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孟东方谈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两个大局”,在应对内外挑战、奋力继往开来的特殊时刻、关键时点召开的谋划我国“十四五”、展望2035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他认为,对于全市来讲,要学习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就是要在继续落实好总书记对重庆工作重要指示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始终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始终围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以及“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汇聚三千万巴渝儿女智慧,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科学编制好重庆的“十四五”规划、展望好重庆“2035”。对于我校全体师生员工来讲,更是要抓住“十四五”这一关键时期,举全校之力,在主动服务重庆发展中推进高水平、示范性师范大学建设,在主动融入、全面深入、全力投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中,努力发挥好科技支撑、人才支撑、教育支撑三大作用。

发展规划处处长程新平表示,十九届五中全会绘制了引领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路线图,为全国各领域“十四五”规划的制定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精神指引。我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议》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科学编制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他从六方面谈到了进一步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一是充分利用国家振兴教师教育和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战略机遇,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师范大学;二是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加大高端平台、高端智库、高端基地、高水平学科专业的建设力度,强化成渝地区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三是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任务,把学校“1+4”五年行动计划与“十四五”规划衔接好,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科引领下的“学科、人才、科研”三者联动建设效果,提升重师文化软实力和彰显全员参与精气神;四是进一步扎实推进“两化”(国际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打造智慧校园;五是对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进行论证和测算,在此基础上根据三个校区的功能规划确定基本建设重大项目;六是进一步完善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治理格局和治理体系,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

教务处处长申仁洪就我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谈到,《建议》对十四五期间我校本科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重要进展,诸多成就为“十四五”期间的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本科教学将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充分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所确定的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进一步优化和提升高质量本科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建立起与学校所处方位和发展阶段充分匹配的高质量本科教育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校固本,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追求卓越、发展个性,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探索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一流专业,打造一流课程,推进课堂革命,强化全程实践,完善质量监控,优化资源保障,培育一批高质量教学成果,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激励学生勤学善思,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研究生院院长马燕表示,“十四五”期间,学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规划的目标就是提升学科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不断增强使命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开拓创新,为“十四五”和远景目标的实现努力奋斗。要将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将这份使命担当有机的融入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中。学校建设要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进一步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努力争创全国一流学科和世界ESI前1%学科,力争实现全国学科排名前20%的突破;进一步完善学位授权结构。力争更多学科获得博士一级学科授权;进一步加快学科群建设。促进优势特色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发展;进一步彰显教师教育学科特色。将教师教育作为我校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的重要支撑,整合资源加快教师教育体系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步伐;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本硕、硕博连读模式,要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有机融入到整个培养过程中。

人事处处长杨江水认为,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未来发展的分量不言而喻,必将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上、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引领我们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伟大目标”不断迈进,也为我们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提供了宝贵机遇,对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他表示,未来学校在人才工作上将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科学编制人才队伍专项规划,全面梳理人才队伍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大人才引培力度,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坚持“保基础、补短板、重高端”的工作原则,为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提供强大人才队伍支撑;深化人事人才制度改革,助力人才成长发展,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形成“近悦远来”良好氛围。树立“重师服务人才,人才服务重师”的理念,积极主动、优质高效为人才服务,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信息技术中心主任董玉民站在学校信息技术中心的角度,为制订好学校信息化建设“十四五”专项规划做了思考。他提出,要通过校内外调研和学习,做好顶层设计,为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目标规范和制度保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校园,建设以全面透彻的智能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人为本的服务为主体的线上校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可视化智慧校园,实现数据可视化、位置可视化、场所可视化、设备可视化、教学可视化、安防可视化等,通过流程梳理、流程再造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业务互联互通,让广大师生熟悉和掌握信息化应用,充分发挥学校信息化作用,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路。

化学学院院长付文升认为,化学学院应以本次大会为契机,下好先手棋,抢抓科技强国的机遇,促进化学学科的全面发展。既要多措并举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大对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力度和强度,改善本科教育教学环境,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化学学科人才分类培养体系。也是要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以国家和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和需求为导向,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的讲话精神为指引,以教学-科研-服务等任务为纽带,聚焦新材料与化工领域以及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以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主线,搭建科技平台,凝练研究方向,为实现中国科技更多“从0到1”的突破贡献力量。

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朱桂琴谈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令她感到特别振奋,这是一次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全会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正是教育者的期待和愿望。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当仁不让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重任,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教育工作者更要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全校师生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形式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师生们表示,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忘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